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直屬于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現任黨委書記為張東剛、校長為林尚立。 一、歷史沿革和領導關懷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得到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 陜北公學時期,毛澤東同志非常關心學校辦學工作,先后十次來校發表演講,他曾說:“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大學。1950年10月3日,劉少奇同志出席學校開學典禮并發表講話,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是我們新中國辦起來的第一個新型大學,中國將來的許多大學都要學習中國人民大學的經驗,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的樣子來辦”,這是“新中國的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點”,學校迅速發展成為一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以培養馬列主義理論人才和財經、政法干部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指出,學校“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干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江澤民同志于2002年來校考察指導工作,強調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鼓勵學校“創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胡錦濤同志于2008年、2010年視察學校,勉勵學校弘揚光榮傳統,“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努力創建“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 習近平同志曾于2005年、2006年、2009年、2012、2022年先后五次到學校出席活動、視察工作。進入新時代,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學校建校80周年,充分肯定學校的辦學成績,明確指出中國人民大學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并殷切希望學校“圍繞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弘揚優良傳統,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到學校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人民大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始終不變的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展現了“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他勉勵學校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二、辦學特色和優勢 建校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形成了“人民共和國建設者”的搖籃、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的高地三大辦學特色,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共產黨探索創辦新型高等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典范和縮影,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從1950年至今,國家歷次確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位居其中。學校是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中國人民大學以“獨樹一幟的人文社會科學”為學科整體建設目標,致力于構建“引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卓越的基礎學科、頂尖的社科學科、創新的交叉學科”學科布局。目前學校擁有8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全國第一。學校設有學士學位專業8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6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41個,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擁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1個。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人民大學獲評A類學科的總數共14個,其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獲評A+,政治學、哲學獲評A,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獲評A-,A+學科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輪“雙一流”建設評價中,學校14個一流學科表現優異,繼續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理工學科按照“卓越的基礎學科”定位不斷優化布局并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學校創新交叉學科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歷來人才薈萃、名家云集。全國高等教育領域僅有的兩位“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華教授和高銘暄教授均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學校有19人擔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7人入選新一屆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共有128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50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17人入選國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970人,其中教授784人,副教授762人。 三、社會貢獻和影響 從陜北公學時期至今,學校共培養了37余萬名高水平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新中國法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會科學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貨幣銀行學、統計學等專業的博士皆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對中國改革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東方風來滿眼春》均出自人大人之手。進入新時代,學校以“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在學學生286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768人、碩士生11837人、博士生5044人。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大學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領性貢獻,新中國的經濟學、法學、新聞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諸多學科由中國人民大學首先創立并走向全國。進入新時代,學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積極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加快構建以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內核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學校主持構建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經濟學學科建設共同體”、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高校聯盟、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等平臺,開設了全球首個“管理學三學士國際項目”。截至2023年1月,學校同61個國家和地區的306所高校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伙伴關系,參與了8所海外孔子學院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堅持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致力于研究重大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問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有力的智力支持,成為國家重要智庫。學校相關學科專家學者參與了新中國憲法、民法典、刑法等所有重要法律,以及歷次財稅體制改革等國家重要方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經中央批準,學校設立了全國首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和全國首家黨史黨建研究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成為首批試點建設的國家高端智庫,2019年在首次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成為唯一一家進入第一檔次的高校智庫;重陽金融研究院和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也是具有重要影響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當前,中國人民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賀信精神,落實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堅守“聽黨話、跟黨走”精神信念,弘揚“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精神品格,緊扣“六面旗幟”,圍繞“八項工作”,全面實施“新路建設十大工程”,舉旗幟、當旗手、做先鋒,堅定不移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加快建設“讓黨放心、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中國人民大學,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由普通本專科學生根據本校的生活條件、環境以及綜合情況進行實名投票得出(通過實名注冊的學生才具有投票資格)
投票結果僅代表學生對本校的個人意見。
系統自動顯示投票數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數較少的高校暫時不顯示。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888人,其中教授611人,副教授729人。學校擁有18名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4名教授入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人數居全國高校前列;有2人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1人擔任副主任委員;先后有446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25位專家入選中央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是全國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發的 《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
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選結果 |
---|---|---|
0201 | 理論經濟學 | A+ |
0202 | 應用經濟學 | A+ |
0301 | 法學 | A+ |
0303 | 社會學 | A+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A+ |
0503 | 新聞傳播學 | A+ |
0714 | 統計學 | A+ |
1202 | 工商管理 | A+ |
1204 | 公共管理 | A+ |
0101 | 哲學 | A |
0302 | 政治學 | A |
0501 | 中國語言文學 | A- |
0602 | 中國史 | A- |
1205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A- |
0502 | 外國語言文學 | B+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1203 | 農林經濟管理 | B+ |
0603 | 世界史 | B |
0701 | 數學 | B |
0702 | 物理學 | B |
0835 | 軟件工程 | B |
0601 | 考古學 | B- |
1301 | 藝術學理論 | B- |
1304 | 美術學 | B- |
0703 | 化學 | C+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C+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C+ |
0713 | 生態學 | C |
1302 | 音樂與舞蹈學 | C |
1305 | 設計學 | C- |
根據學生對本校各專業辦學情況推薦優勢專業或特色專業,推薦結果僅代表學生對本校相關專業的推薦意見,不代表官方的專業排名,投票人數較少的高校暫時不顯示。
專業名稱 | 推薦指數 | 推薦人數 |
---|---|---|
市場營銷 | 5.0 | 10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5.0 | 11 |
統計學 | 4.9 | 15 |
哲學 | 4.8 | 19 |
法學 | 4.8 | 71 |
人力資源管理 | 4.8 | 20 |
貿易經濟 | 4.8 | 14 |
會計學 | 4.8 | 33 |
財務管理 | 4.7 | 15 |
新聞學 | 4.6 | 19 |
經濟學 | 4.6 | 21 |
工商管理 | 4.6 | 10 |
土地資源管理 | 4.5 | 11 |
金融學 | 4.5 | 49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4 | 17 |
理科試驗班 | 4.3 | 18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3 | 12 |
國際政治 | 4.2 | 12 |
漢語言文學 | 4.2 | 17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4.1 | 12 |
藝術設計 | 4.0 | 12 |
公共事業管理 | 3.9 | 14 |
國民經濟管理 | 3.9 | 14 |
行政管理 | 3.5 | 11 |
中國共產黨歷史 | 3.3 | 11 |